Micro-CT 在肺疾病研究中的應用
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除了主管呼吸功能以外還具備非呼吸性的防御、免疫及內分泌代謝功能等。肺對于我們人類來說至關重要,因此肺部發生的疾病也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由于充氣肺與軟組織之間的高對比度,CT 成像可以以高空間和時間分辨率提供詳細的結構信息,因此比其他方法更適合用于肺部疾病模型的監測。Micro-CT 也即小動物 CT,是臨床探究肺部疾病的重要影像學工具。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了解 Micro-CT 用于肺疾病研究中的幾個實例。
01
Micro-CT 用于檢測肺部微環境
肺是乳腺癌細胞常見的轉移器官之一。但由于治療方法有限,據估計,60-70% 的乳腺癌患者死于肺轉移。通常來講,在乳腺癌細胞到來之前,肺的微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因此,通過監測肺部微環境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干預是非常必要的。在本研究中,將 4T1 乳腺癌細胞接種到 Balb/c 小鼠耦合的腹部乳腺中,建立腫瘤模型。把小鼠分為對照組和 4T1 實驗組,然后就要用到 Micro-CT(Hiscan XM,Suzhou Hiscan Information Thechnology Co.,Ltd)對接種腫瘤細胞的小鼠重復檢查。下圖分別顯示了 21 天和 28 天后實驗組的肺轉移情況。圖 1.2 肺轉移小鼠具有代表性的 Micro-CT 圖像和 H&E 染色。ac CT 圖像和 H&E 染色在部分 4T1 荷瘤小鼠第 21 天檢測到肺轉移。bd CT 圖像和 H&E 染色顯示腫瘤接種第 28 天肺轉移明顯。
實驗發現,隨著原發腫瘤的生長,CT 圖像中有細微的、均勻的彌漫性混濁,而肺組織的 H&E 染色顯示炎性細胞浸潤增加。在第 21 天和第 28 天,CT 圖像和 H&E 染色顯示所有荷瘤小鼠都有明顯的炎癥細胞浸潤。結果表明,Micro-CT 可以用來觀察肺內微環境的變化和轉移情況。此外,與僅提供轉移過程快照的組織病理學分析不同,Micro-CT 還可以捕捉到來自動物的縱向信息。
02
Micro-CT 用于干細胞體內示蹤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 (MSCs) 由于其免疫調節和分化作用,目前正被探索用于特發性肺纖維化 (IPF) 的治療。IPF 是一種致命的間質性肺病,破壞肺的結構和功能,主要特征為成纖維細胞增生和細胞外基質過度沉積。由于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有望在早期炎癥和晚期纖維化階段發揮作用,因此實現其體內持續追蹤是非常有意義的。
金納米粒子 (AuNPs) 由于其顯著的 X 射線衰減系數、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易于制備和表面修飾的優點,被廣泛應用于 MSCs 的 CT 示蹤。以下將介紹 Micro-CT 用于 MSCs 示蹤的具體應用,首先列舉三種金納米粒子 CT 示蹤劑:
1、金納米粒子 (AuNPs)
2、溫度敏感金納米顆粒 (TRAuNPs)
3、PH 敏感金納米顆粒 (CPP-PSD@Au)
以 PH 敏感金納米顆粒 (CPP-PSD@Au) 作為示蹤劑為例,實驗主要流程是首先將博來霉素 (BLM) 氣管注射到小鼠體內,構建特發性肺纖維化 (IPF) 小鼠模型。BLM 誘導一周后,將標記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 (MSCs) 經氣管內注射移植到 IPF 模型小鼠的肺內,然后進行 CT(Hiscan XM,Suzhou Hiscan Information Thechnology Co.,Ltd)成像,跟蹤移植的 MSCs,同時診斷肺纖維化的進展。 為了研究標記的 MSCs 的 CT 增強效果,將標記的 MSCs 與示蹤劑共同孵育,與未標記的 MSCs 相比,經標記的 MSCs 有較高的 CT 值,便于體內 CT 成像檢測到標記的 MSCs。下圖展示了三種示蹤劑的 CT 成像效果。 03 在該研究中,將幾種野生型 (WT) 和敲除型小鼠鼻內接種第 4 代 (P4) SARS-CoV-2 毒株。在接種后指定的天數采集肺部信息以測定病毒 RNA 水平,并對肺損傷進行評定。然后用 KO 倉鼠來評估 SARS-CoV-2 免疫應答對肺病理的影響。在感染的野生型 (WT) 倉鼠中,觀察到以多形核白細胞浸潤、支氣管肺炎和水腫為特征的明顯肺部病理。下圖展示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橫向顯微 ct 圖像。 圖 3.2 具有代表性的橫向顯微 ct 圖像。黃色箭頭表示肺浸潤,可見肺實質實變。 干擾素是對抗病毒感染的第一線先天免疫防御。對于包括 SARS-CoV-1 在內的許多呼吸道病毒,IFN 信號(特別是 I 型和 III 型)在限制體內感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實驗結果發現,與小鼠相比,敘利亞倉鼠更易感染 SARS-CoV-2 病毒和病毒誘導的肺部疾病。在倉鼠中,先天性免疫反應失調是 SARS-CoV-2 發病機制背后的驅動力,其中信號轉導器和轉錄因子 2 激活因子 (STAT2) 依賴的 I 型和 III 型 IFN 信號在其中發揮雙重作用:一方面限制感染和傳播,但另一方面推動肺部疾病的惡化。
實驗結果表明,用示蹤劑標記的細胞顯出較強的 CT 成像信號,說明用 CT 技術可以在體內檢測和定量標記 MSCs,從而可以通過 CT 成像技術闡明移植的 MSCs 行為與 IPF 治療之間的關系。下圖展示了標記的 MSCs 移植后不同時期的肺部 CT 圖像,表明借助 Micro-CT 可以長期持續地跟蹤體內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圖 2.3 示蹤劑標記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后不同天數后的體內 CT 圖像。移植前的肺部圖像作為對照。
同時大量研究也表明,通過金納米示蹤劑標記的移植干細胞的長時程、精準 CT 活體示蹤,并結合其他生物影像手段,有利于全面、深刻理解疾病治療過程中干細胞的作用機制,指導干細胞的有效、安全治療,加快干細胞療法在臨床的廣泛應用,為眾多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新型冠狀病毒 (SARS-CoV-2) 在世界范圍的持續蔓延,已經導致數以萬計的人死亡。在尋找有效治療方法時,迫切需要建立人體 SARS-CoV-2 的動物模型。該研究比較了不同譜系的野生型 (WT) 小鼠感染 SARS-CoV-2 的情況,并匹配了具有適應性和先天免疫關鍵成分有敲除 (KO) 的轉基因小鼠品系。并且使用原始患者分離毒株,采用細胞培養第 4 代 (P4) 和 P6 代的 SARS-CoV-2 病毒培養液。
掃一掃,反饋當前頁面
宣尊生物